主页 > imtoken苹果版下载链接 > 为什么虚拟货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为什么虚拟货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imtoken苹果版下载链接 2023-01-18 19:20:18

区块链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词,甚至有人断言,未来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将基于区块链。但如果问区块链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各种“专家”的解释可以说是含糊其辞:有的堆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术语,有的大谈其潜在应用,有的干脆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至于区块链的本质,我们还不是很了解。

不难猜出原因。就功能而言,区块链无非是一个以特殊方式加密的公共数据库。这个不性感的概念不能用于炒作。当然,区块链如此吸引人,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像它的功能那么有营养。说清楚,我们需要了解很多技术本体之外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

区块链的痛点

五年前,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知道区块链是什么。该系统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以数据块的形式传输,数据块以附加的方式连接成链,因此得名区块链。从技术上看,区块链与之前存在的IT技术之间没有明显的障碍,也没有创新进步;但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们是根本不同的——所有以前的技术都是为了提高效率而设计的,而区块链则相反。

既然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标志性存在,我们就以它为例。

比特币系统中的每一笔交易记账都要经过全网无数用户的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能建立交易。第一个成功预定账户的用户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这种信息处理过程通常被称为“挖掘”。目前比特币系统的活跃用户数约为500万,2017年的处理量约为3000万笔交易。 3000万笔交易的规模是多少? 2017年11月11日,支付宝完成14.8亿笔交易,约为比特币年交易量的50倍。

这个差距没有多大意义。毕竟比特币的用户数量远低于支付宝,应用场景也远不及支付宝,所以交易量存在数量级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真正说明问题的是支持这 3000 万笔交易的功耗:外媒 Digiconomist 宣布,2017 年比特币系统的功耗达到 300 亿千瓦时,占全球功耗的 13%,更多超过几十个国家的全国年用电量。也就是说,要处理一笔交易,比特币系统平均需要消耗1000度电;按照我国居民电价计算,相当于每活跃用户3000元。如此惊人的功耗意味着巨大的计算能力分配,这与它的小处理能力形成鲜明对比。

“去中心化”的低效不仅体现在算力上,还体现在数据存储上。

继续以比特币为例,众所周知,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要求用户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公共账本。其背后的逻辑很奇怪:“去中心化”的概念认为中央账本的管理者会作弊,所以账本的存储必须公示。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规模已超过 150 GB,并以每年数十 GB 的速度快速增长——仅支持每年 500 万用户和 3000 万笔交易。如果有一天与当前支付宝的处理能力相匹配,比特币账本的规模将每年增加 500TB 以上。这相当于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备份了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其荒谬性可见一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系统现在允许用户存储不完整的公共账本,称为“轻钱包”,但其交易验证仍然依赖于网络上其他人的完整账本。试想,当公共账本大到大多数人无法完整存储时,剩下的完整用户节点岂不是又变成了中央账本?

将视野扩展到虚拟货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如果有的话),公共账本不仅需要记录纯数字交易金额,还需要记录每辆车、每个人的保险信息,如果这些多维度数据要“去中心化”并存储在每个用户的终端上,那么我们需要的将是天文数字的存储空间。短时间内,这将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的本质是怀疑,宗教的本质是信仰。区块链作为科技领域的一个概念,是如何让人们忽略很多悖论而成为他们的信徒的?答案当然离不开比特币这个世界上创造财富的奇迹。

比特币的哲学

比特币经济新闻_外国的比特币便宜中国的比特币贵为什么?_比特币的经济意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佬们开始刻意将比特币和区块链区分为两个概念,说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

动机多种多样。

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正常经济中的通用货币。它有自己的通货紧缩属性,忽视货币政策,与现代经济理论不符。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挑战的信用货币太强大了。除了世界上少数失败的国家外,所有货币都是基于政府信用发行的。信用货币之所以也称为法定货币,是因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明确规定,本币是国内流通领域“必须接受”的一般等价物。这样,国家既保证了信用货币不被拒绝,同时又保证了货币持有者的权利不被侵犯。也就是说,信用货币并不是凭空发行的。背后有政府的功劳背书,国家机器支持。

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即挖矿)意在“去中心化”政府的货币中心化,背后是质疑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如前所述,“去中心化”的逻辑起点是对中心化机构的不信任。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选择使用“机器共识”而不是“系统共识”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货币发行体系无法体现公平正义——通货膨胀、财富不平等——这些比特币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指向到机构。从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的低效共识机制也具有“效率换公平”的哲学意义。

如果技术进步最终会使效率损失可以忽略不计,那是否意味着不需要存在“不可信”的中心化机构?

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幸运的是我们现在不必回答它——因为比特币的“公平”尝试基本上失败了。

比特币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比特币参与者在同一时期获得比特币的机会大致相等。为此,设计了一个相当复杂和理想化的区块链算法,也就是所谓的PoW(Proof of Work)机制。通过耗尽随机数变量,第一个获得特定所需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预订该轮交易并获得相应的比特币奖励。基于PoW机制比特币的经济意义,每个用户获得比特币的概率直接由他贡献的算力决定。投入越多,回报就越大,这似乎合情合理。

当然,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比特币的 POW 非常耗能。特定要求的预期概率的概率对于每一代都有特定的要求。 ,所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穷举运算来确定记账权。比特币的高昂运营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公平”的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比特币设计者对计算能力的分布做出了严重的误判。他原本以为用户会老老实实用 CPU 来运行挖矿程序,但受限于 CPU 核心数和成本,单个用户不太可能集中过多的算力。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明白了。从 GPU 到矿机再到大型矿坑,旨在去中心化的系统几乎已成为寡头。

比特币明显偏离其理念并非偶然。

外国的比特币便宜中国的比特币贵为什么?_比特币的经济意义_比特币经济新闻

规模化生产给“矿业巨头”带来了诸多好处:电费议价能力更强、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更高、综合人工成本更低、研发摊销成本更低。即使是像比特币这样的虚拟产品,其生产过程仍然符合边际成本递减的简单经济规律,这就是中心化的必然性。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也建立了类似的结论:散沙的个体是熵值最高的状态,高熵意味着无能。

有人认为PoW扭曲了比特币的概念,降低了效率,引发了对算力的竞争。如果取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他们设计了PoS、DPoS等新的激励机制。在我看来,这些努力不会有结果,因为在“效率”和“公平”的跷跷板上,你无法满足所有人,甚至无法满足大多数人。

说得更神秘一点:任何一种虚拟货币激励机制都是一套经济系统——“死系统”无法保证动态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只有“活人”可以。

去币化的困境

由于比特币的种种问题,圈内有识之士意识到,如果继续将区块链和比特币捆绑在一起,就会两败俱伤,并以“技术清白”的名义断绝关系。已成为优先事项。这不仅是对当前形势的回应,也是一个愿望:比特币的影响已经太深远了,如果不解放区块链,后来者的致富空间就会被挤出。

但是,区块链真的可以去货币化吗?

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甚至一些知名投资人都觉得,“真实的、不可变的”区块链仅仅凭借技术本身就具有无限的价值。

不得不说,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误会。

比如跨行结算,即使区块链系统成功完成记账操作,但流氓银行拒绝对外支付,区块链能否代替法律,保证交易对手银行的权利?不侵权?另一个例子是产品防伪。即使整个过程中二维码是正确的,卖家也会第一时间将有缺陷的产品放入盒子中。区块链能否发挥魔力,让客户顺利收到正品?事实上,区块链的“真实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于虚拟信息,其触角根本无法触及现实世界。

但是,这些概念现在正被有意或无意地滥用。负责任地说,大部分被看好的区块链应用完全是基于“真实不可篡改”的字面意思。提出这些应用程序的人并不了解区块链技术本身。只是“真实性”是痛点的应用场景——这样的场景当然无处不在。但是,最终大家会发现,即使克服了低效冗余安全等诸多困难,想象中的区块链需求依然不会出现。

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意味着系统的运营成本会分摊给每个用户,但理性人的本性从来都不是分享和奉献,而是搭便车。以比特币为例,更不用说矿机等硬件投资了,只有电费,平均活跃用户每年要交3000元。如果区块链应用不产生有形的个人利益,就没有自发的参与者,即使勉强参与,其可靠性也会受到质疑。因此,区块链的商业应用不能与激励机制脱钩。

外国的比特币便宜中国的比特币贵为什么?_比特币经济新闻_比特币的经济意义

更深入一点,区块链的共识不仅是对技术公共账本的共识,也是对区块链价值媒介的共识。比如在比特币系统中,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或者比特币一文不值,就没有人提供算力,没有人提供存储空间,也没有人传道——比特币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价值观、思想和技术只是美丽的故事。

媒体报道的各种区块链应用可以总结为两种方式:要么利用主题炒作,强行将区块链算法应用到中心化机构的交易中;考虑实施的方式和难度。不知为何,这些媒体在鼓吹区块链的过程中达成了奇妙的默契,更别提虚拟货币了,严重误导大家认为区块链只是一种纯粹的网络技术。事实上,如果真的出现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区块链生态系统,那么白皮书最后看到的就是虚拟货币。

据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虚拟货币与区块链的关系。

圈子里有“区块链是基础,用虚拟货币”的说法,这句话的真假很难辨别。

指出,区块链的本质是虚拟货币为建立“公平激励机制”而创建的特定算法。所谓“基于区块链,用虚拟货币”,无异于还珠。在这里我们可以断言,一旦虚拟货币的灵魂消失,区块链就没有价值了。

这个论点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但在逻辑上并没有太大的错误。

所谓“创造价值”,无非是三个标准:创造需求、降低成本、重塑公平。从成本上看,区块链相对于中心化没有优势;从公平的角度来看,比特币的宏大社会实验已经揭晓。所以剩下的唯一悬念就是区块链是否“创造需求”。

这个时候,币圈的人可以跳出来肯定的说,当然有需求,看看这风起云涌的ICO!

ICO嘉年华

ICO,全称InitialCoinOffering,是初始代币发行。简而言之,就是将早期项目的特定虚拟货币以比特币等通用虚拟货币定价,并将股份出售给公众的一种众筹融资行为。所谓的“早期项目”有多早?组建一个团队,写一份白皮书就足够了。有空的话,顺便做个PPT还是蛮用心的。至于尽职调查和财务分析,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大多数项目都没有营业收入。

“特定虚拟货币”这个词有点不专业。币圈通俗的名字应该是token,优雅的翻译是“token”。在白皮书中,项目组会画出各种各样的饼图,告诉你主场通行证会有多少“价值”。但是如果你想知道token是什么比特币的经济意义,对不起,区块链圈有一个优良传统,叫“未指定语言”。

出于某种有意义的原因,大多数 ICO 法律文件(LegalDocuments)都是纯英文的,而代币的真正定义实际上隐藏在其中。几乎所有的 ICO 在其法律文件中都有类似以下的规定:“代币不赋予除白皮书中规定的收益以外的任何权利,只有在项目成功时才会生效。众筹投资者不能对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进行控制。任何影响。代币不代表投资人对项目的任何形式的所有权,也不能获得与项目相关的未来收益和知识产权。”

比特币经济新闻_比特币的经济意义_外国的比特币便宜中国的比特币贵为什么?

这段令人瞠目结舌的文字直言不讳:虽然你付出了代价,但你什么都不是。 ICO众筹不是我们过去所知道的那种众筹。投资者用钱买的不是股票,而是筹码。当庄家停止游戏时,筹码被归类为空 - 更不用说大多数庄家根本不能玩。站起来。

没有基础资产、没有主体信用、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法律保护,这样的虚拟货币能卖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一切看似荒谬,但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人通过 ICO 赚钱。

为建设团队撰写白皮书是ICO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接下来就要拉大佬的平台,向海外“交易所”发币了。当虚拟货币推出时,必须通过操纵币价来吸引更多的投机者进入市场。当您看到合适的时间兑现并离开场地时,即使您已经完成了整个旅程。有些人在这个游戏中直接实现了财务自由;有的没吃过肉,还喝过汤。

面对如此低门槛的发财奇迹,任何人都应该为之感动。

但是,如果项目本身不盈利,无论怎么包装和美化,ICO终究还是一场零和游戏——如果有人赚了很多钱,那么肯定有人会跌到谷底。这就好比我们熟知的传销,大家都知道最后一击会杀了他们,但他们都觉得自己不会受到最后一击。

区块链在 ICO 热潮中扮演什么角色?

众所周知,去中心化、去信用和公平是区块链所宣传的概念。另一方面,我们看 ICO:如果你想发币,你必须向中心化交易所支付巨额的“上币费”。这有多“去中心化”?项目组容易造假,币圈媒体故意误导,交易账号被黑频频。这是一种怎样的“去信用”?银行家和掠夺者大肆抬高价格,暴利,榨取韭菜。这有多“公平公正”?事实上,区块链除了提供虚拟货币和噱头外,在币圈里什么都不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 ICO 发行的虚拟币甚至都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所以,ICO不是区块链创造的需求,而是区块链的耻辱。

链和硬币的未来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虚拟货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价值,我们对未来区块链的分析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

在法币完全电子化的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但在特殊场景下,虚拟货币还有一个电子法币无法复制的优势,那就是隐私。

外国的比特币便宜中国的比特币贵为什么?_比特币的经济意义_比特币经济新闻

任何使用银行作为支付渠道的交易都可以受到监管。如果当局愿意,他们可以知道你把钱给了谁,交易的背景,发生的时间,一切。因此,在比特币之前,绝大多数不正当交易都是以现金完成的。你只看过用一大盒现金买毒品的黑帮电影,从没看过带 POS 机的电影。

比特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洗钱、贩毒和黑市军火销售。有了这种完全匿名的货币,犯罪分子不再需要担心成箱的现金或支付两位数美元的折扣 - 比特币是便携式黄金,正如它的设计一样。

因此,比特币及其替代品不太可能被彻底消灭,因为逃避监管的需求始终存在。

只要虚拟货币是不朽的,区块链经济就必须有生存的空间,因为虚拟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必须需要一种变现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不能永远是法币。

我想在这里插入一个句子。近期,雷电网络等区块链和中心化账本的受害产品逐渐浮出水面。原则上,中央账本可以大大提高处理效率,适应大规模、高频次的应用。但是,如果虚拟货币核心用户的主要诉求是脱离监管,那么这个功能可能不会普及。很快就会知道结果。

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是:ICO风起云涌,会不会导致虚拟货币大爆发?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它的公众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和未来。在接受法币支付时,我们默认是我们拿到的法币,其他人也会接受。其面值在流通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折扣,具有100%的流动性。虚拟货币的情况则不同。由于缺乏流动性的量化指标,我们只能根据公众对其接受程度的一般判断来决定是否接受这种虚拟货币支付。这种判断方式会产生强大的马太效应,因为公共选择会迅速收敛。

另一方面,公众可以自发接受的货币类型是有上限的。以共享单车为例,我们会为心大的人存入摩拜单车、OFO、Bluegogo的押金。有多少人同时存放了4种以上的共享单车?一般情况下,大众对同质化功能的接受限度只有“三”。就货币而言,法币第一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第二个最有可能是比特币,第三个是以太坊——所以很遗憾,其他所有的虚拟货币都没有多少增长。

有人会说这是基于公链的判断。我们也有私有链和联盟链。

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表态:私有链是一个中央账本,与区块链的概念无关。至于联盟链,相关的误解就更多了。比如现在很多联盟链的构想都没有代币组件,这是最大的误区。如前所述,如果没有激励机制,高频应用将成为低频应用的搭便车工具,更糟糕的是,价值传递的媒介将缺失。此外,如果不同应用之间的代币价值兑换方式存在差异,联盟内部的套利也是不可避免的。简而言之,与公链相比,联盟链除了隐私性略有提升外,仅存在几个问题。 Token普遍性的差距,意味着它只能在公链的阴影下,靠底层资产的价值生存。

综上所述,我们对未来区块链的应用范围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区块链经济的大部分自然增长将基于比特币和以太坊。这里所说的自然增长,特指与强行挂靠中心化机构的伪区块链的区别。无论是跨行结算、产品防伪还是其他场景,如果参与主体之间已经存在共识和信任,那么所谓的区块链应用充其量只是一个数据库,而不会是一个优化设计的数据库。

最后一个问题:区块链热潮何时会消亡?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有句话说的很好:一次可以骗所有人,也可以骗一个人一辈子,但不能一直骗所有人。

(作者为金融科技研究员)